“我一定要走出这个小山村,去看看外面的世界!” 我,赵忆成,站在村口望着远方,暗暗在心里发誓。
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,父母都是朴实的农民,靠着几亩薄田维持生计。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宽裕,但他们一直都支持我读书,希望我能有出息。
在学校里,我的成绩一直处于中等水平,看着那些成绩优异的同学,我既羡慕又焦虑。我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,不知道能不能实现心中的梦想。
直到有一天,班主任李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,语重心长地对我说:“忆成啊,我发现你很努力,但是可能还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。现在有一个三大专项计划,如果你能抓住这个机会,也许能考上更好的大学。”
我听了李老师的话,心里燃起了一丝希望。回到家,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父母,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鼓励。“孩子,只要你想读书,我们就算砸锅卖铁也会支持你。” 父亲粗糙的手拍了拍我的肩膀。
从那以后,我每天都早起晚睡,拼命地学习。可是,努力并不一定就能立刻看到成果。在一次模拟考试中,我的成绩不但没有提高,反而下降了很多。看着试卷上那些刺眼的分数,我的心仿佛掉进了冰窖里。
“我是不是根本就不是读书的料?” 我开始怀疑自己。就在我陷入绝望的时候,学习委员林晓找到了我。
“赵忆成,别灰心。我帮你分析了一下你的试卷,发现你有些知识点掌握得不够扎实,我们一起制定一个学习计划,肯定能提高的。” 林晓的话就像一束光照进了我黑暗的世界。
在林晓的帮助下,我重新调整了学习方法,成绩终于有了起色。然而,就在我充满信心地准备迎接高考的时候,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打乱了我的节奏。
我躺在医院的病床上,望着白色的天花板,心里充满了恐惧和无助。“马上就要高考了,我该怎么办?” 我不停地问自己。
这时,父母、老师和同学们都来到了医院。“忆成,别担心,身体最重要,等你好了再好好复习。” 班主任李老师安慰我。
“是啊,我们都相信你一定能行的。” 同学们也纷纷鼓励我。
在他们的关心和鼓励下,我渐渐恢复了信心。出院后,我争分夺秒地复习,把落下的功课一点点补回来。
终于,迎来了高考和专项计划考试。在专项计划考试中,我遇到了一道难题,怎么也想不出答案。我的手心开始出汗,心跳也越来越快。
“冷静,冷静,一定能想到办法的。” 我不断地对自己说。终于,在考试结束前的最后几分钟,我想到了解题思路,顺利完成了考试。
高考成绩公布的那一天,我紧张得手都在发抖。当我看到自己的成绩刚好达到专项计划的录取分数线时,激动得热泪盈眶。
“我做到了,我真的做到了!” 我欢呼着。
我成为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,全村人都为我感到骄傲。在离开村子的那一天,我看着父母欣慰的笑容,心中暗暗发誓:“我一定会好好学习,将来回报家乡。”
进入大学后,我发现这里的一切都和我想象的不太一样。课程难度加大,周围的同学也都很优秀,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。
但是,每当我想起自己一路走来的艰辛,想起父母和老师同学的支持,我就告诉自己:“赵忆成,你不能退缩,你要勇敢地面对挑战。”
我相信,只要我坚持不懈地努力,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。因为,梦想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。

